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终将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方面提出要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支持高质量多元化供餐。老年助餐服务,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也是老年人关心的“暖心事”,长者食堂在助餐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西乡塘区长者食堂建设仍存在数量不足、覆盖面不广,布局不够合理科学,可持续的稳定运营机制有待建立,部分设点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对策如下:
一、增强紧迫意识,落实国家战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南宁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93.19万人,占比10.66%,已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让老年人健康快乐长寿安度晚年,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意,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职责。应增强全社会的紧迫感,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发展全局、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科学规划,合理优化布局
建设长者食堂前,要充分做好老年人就餐意愿调研,掌握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服务需求半径及助餐需求状况。依托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修编,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小区架空层、公共物业等社会资源,不断充实长者食堂设施布局。城市应优先选择临近老年人集中居住或活动区域、步行通达性好、水电暖等市政条件好、远离噪音等污染源、便于寻找的显著位置,科学制定长者食堂规划,合理进行布局,并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对社区的全覆盖。
三、加强专业运营,推动良性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公开招标、市场准入等方式,采取租金减免、免费提供场地、补贴水电费、增加运营期限、企业参与物业服务等措施,吸引市场力量建设和运营长者食堂。通过给予奖励、荣誉回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通过对参与或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的企业等按照社区家庭服务业落实税费优惠,建设老年人助餐中央厨房的给予专项支持,帮助降低运营成本。以需求和便捷为导向,合理分配社区长者食堂与依托餐饮企业的长者食堂的数量,避免出现社区长者食堂人多,而其他长者食堂人少的现象。
四、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通过建立统一制度规范,实施统一管理运营,实现设施管理制度化。落实流程标准化,制定出台《长者食堂管理办法》,明确长者食堂的主要功能、服务宗旨、登记分类和收费标准,逐步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将服务评估、服务申请、日常助餐送餐、档案跟进、投诉回访等工作事项逐一制成流程图,明确说明每一个工作细节内容,梳理总结服务经验,逐步形成标准化运营体系。落实建设智慧化,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发展“互联网+养老助餐”,依托“爱南宁”食堂云平台等推广智慧助餐系统,实现人员识别、精准补贴和无感支付;强化监督管理,安装运行“餐饮监管与信息公示系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服务评估;对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行为等,明确惩戒办法并依法联合实施惩戒。
五、加强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参与
鼓励将志愿服务融入长者食堂建设,将与长者食堂结对帮扶列入精神文明单位共建内容,将助餐服务融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护理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解决好其他养老服务需求,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要求。建立慈善资源注入助餐服务机制,推动各类慈善组织通过设立“助老免费午餐”“慈善一日捐”项目等形式,吸引专项慈善捐赠资金,在全市推行互助式长者食堂建设,推动建设全民友好、全龄友好、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情社会。充分发挥社工站、社会组织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特困、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满足刚需群体需求。
提案人:刘欣